Monday, December 17, 2012

2012-12-15 空間大改造


香港地少人多,要找一塊土地建屋都不容易,但又有不少土地閒置,長期「曬太陽」,大至啟德舊機場土地,到小至一幅在天橋底下的土地,都可能要等上數以年計,才能決定其命運。

大塊土地可以重新規劃發展,天橋底下的空地、荒廢的學校、政府宿舍、無人使用的停車場,除了重建之外,還可以做甚麼?為何這麽多空間和土地一等經年,都不可以作出規劃?

一群年輕人發起「空城計劃」,走進閒置公園、城市罅隙和廢置建築,在這些被遺忘的角落搞搞新意思。政府亦透過「起動九龍東」計劃,希望活用九龍東公共空間。
記者:錢芷蕾/李國忠

Sunday, December 9, 2012

2012-12-08 整形王國


早前本港一宗,以「醫學美容」為名的靜脈輸液,釀成致命慘劇,轟動社會各界。政府隨即宣布成立督導委員會,檢討私營醫療系統,將劃分普通和高風險醫療美容程序,以堵塞三大漏洞:沒有相關法法例規管、沒有牌照規管,以及出事後難以追討。遠自二十世紀初,亞洲不同地區的醫療美容行業,如雨後春筍般出現,將醫藥用的藥物或技術,應用於美化容貌之上。南韓躍身成全球最發達的「整容王國」,風潮亦蔓延至港。不少愛美港人轉戰到南韓或內地,一圓變美之夢。以南韓的整形風潮為例,首爾江南區,近年有「整容一條街」的誕生。大批外地人對南韓技術趨之若鶩,令近年整形觀光業抬頭,究竟南韓整形風潮背後,有甚麼值得香港借鑑?
記者:陳穎忻

Monday, December 3, 2012

2012-12-01 中國人‧香港人


近年來中港矛盾激增,"蝗禍","反雙非孕婦","反自駕遊","反一簽多行","反殘體字","反洗腦","光復上水","反割地賣港","反赤化"等等。這些運動動員能力越來越強,出席人數動輒數千上萬,背後原因固然複雜,但背後都有共同主題:部份香港人擔心香港人的身份逐漸消失,被中國大陸"吞併"。有人在上述運動中打出香港旗,又或龍獅旗,他們鼓吹港獨,或起碼要跟中國隔絕。雖然站在這些旗幟下的人不多,但內心支持這種城邦思想的人卻不少,究竟是香港人還是中國人?何以出現這種身份認同危機?
記者:翁振輝

Monday, November 26, 2012

2012-11-24 置業夢


樓市熾熱,近年多個新盤呎價屢創新高,並於短期內售出逾千個單位,二手盤樓價亦隨新盤颷升,香港樓價指數由今年一月的179.8升至八月的210.6,反映二手樓價的中原物價指數,過去三周都創新高,政府強調,樓價已脫離市民可負擔的水平,樓市泡沫危機再現。究竟背後是誰推高了樓市?用家?投資者?還是內地買家?今天的情況與當年九七有多相似?政府多番提醒會增加樓宇供應,又開設外來買家印花稅,能否阻止樓市泡沫形成?
記者:何嘉敏

Monday, November 19, 2012

2012-11-17 習李配


中共十八大十一月八日在北京召開,由於涉及最高領導層交班,新任政治局常委除習近平、李克強留任外,還有甚麼人晉身常委呢?備受關注。

習近平、李克強被視為胡錦濤、溫家寶的接班人,以兩人為首組成的新班子,面對複雜的國際局勢,以及內地眾多難題,包括貧富懸殊、貪污猖獗,以及隨經濟發展而檢的政制改革呼聲日高,他們在執政方面,會有甚麼新思維呢?
記者:鄺國惠

Wednesday, November 14, 2012

2012-11-10 鬧爆文化


社會上議題不絕,爭論不休,兩陣對立,非黑即白。學者感慨,不表態、不參加批判特區政府,好人有限。

簡單的口號,簡單的訴求,網絡上一呼百應,動員上街,卻少聚焦事件的內容。社會上,無論政治、民生議題都只有「Yes」或「No」,欠缺了「Yes......, but......」或「No......, but......」的對話空間。

當「先扭曲、再標籤、後打倒」成為常態,當事事鬧爆,這是我們想見的社會嗎?社會躁動不安,如何面對?
記者:李賢哲

2012-11-03 自由行效應


零三沙士襲港之後,中央與特區政府簽訂首份CEPA協議,重頭戲是開放個人遊,期望大量遊客訪港,為經濟注入強心針。俗稱「自由行」的港澳個人遊計劃,至今推行了九年。由最初的廣東省城市,擴展至全國近五十個城市,為香港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,但亦引伸不少問題,包括景點、交通工具人多擠逼,酒店租金越來越貴,舖租亦不斷加,購物區的地舖,只有名店才可以生存,以至水貨客擾民等等。

開放自由行後,內地來港旅客人數,已經達到七千八百萬,在最近結束的黃金周假期,有零售店舖反映,旅客的消費金額已有減退,購買的物品亦由名牌,轉至一般日用品。究竟自由行的效應,是否已經發展到了極限?香港的吸引力和接待能力又是否要檢討?
記者:蔡千紅

Monday, October 29, 2012

2012-10-27 公屋地難求


公屋輪候冊的累積申請達到破紀錄的十九萬宗,如何解決住屋需求,維持三年上樓承諾,是新政府面對的一大挑戰。行政長官梁振英競選時曾訂下,每年興建三萬五千個公營單位的目標,上任後亦推出多項短期措施,包括將柴灣工廈改建為公屋、放寬工廈改建為臨時住宅,以紓緩公屋需求壓力。

特首亦不諱言,要在各區覓地建屋,即使「蚊型地」都會考慮,但過往不少建屋計劃,都在區議會或地區遇上反對聲音。房委會計劃在葵涌警署旁的前已婚警察宿舍用地,興建公屋,遇到當區區議員反對,事實上,房委會早年在同區9H用地,興建單幢公屋,同樣遇上反對聲音,不少黨派議員在高呼「增建公屋」口號的同時,為何又會反對建屋計劃?要增加公營房屋供應,除了覓地建屋,在現有制度下,還有甚麼途徑?
記者:關銘麟

Sunday, October 21, 2012

2012-10-20 我是黨員


已去世的支聯會前主席司徒華,在其回憶錄中首次透露,曾於一九四九年加入新民主主義青年團,即共青團,更曾要求加入共產黨被拒。普通人對中國共產黨在港的地下活動,知之不詳。其實始自二十年代,中共在香港已展開地下工作,今天的中聯辦,過往的新華社香港分社,是中共在香港的領導機構。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許家屯在回憶錄中透露,九十年代時香港有六千名黨員,當中過半為本地黨員,除了左派學校、工會、中資銀行等單位外,更有一批地下黨員,活躍於不同機構。香港回歸已經十五年,中國共產黨作為全球最大的政黨,為何在香港的活動,仍不能全面公開和提高透明度?

Sunday, October 14, 2012

2012-10-13 百日管治


反國教行動,新界東北發展規劃諮詢,梁振英政府上任剛滿一百日,已惹來連場風雨。幾千人的諮詢會發生打鬥,政府總部外的絕食行動,又演變成「萬人迫爆」集會,事事都凸顯了中港之間的矛盾。有學者甚至形容,中港矛盾已瀕臨爆發點。諮詢制度過去扮演了政府跟市民溝通的橋樑,但政界與社運人士都認為,沿用多年的制度已追不上時代,不能不改。

面對重重困局,梁振英主打民生,希望以親民的策略,重建市民的信任。 究竟這個策略會否收效?行政會議成員,政界及社運領袖齊來探討,今屆新政府管治的方向。
記者:鄺國惠

Sunday, October 7, 2012

2012-10-06 南丫島海難


十月一日晚八時多,南丫島對開海面發生的大海難,是香港四十年來罕有的海上撞船意外,造成三十八人死亡。據報當時附近海上交通不算繁忙,視野不差,海面這麼大,兩艘船何以會相撞?我們找了幾位身處不同位置的當事人,重組當時發生了甚麼事情。行船跑馬三分險,過去香港不時有發生嚴重的撞船意外,零八年兩艘船在大小磨洲海面相撞,十八人死亡。前年東龍洲的撞船意外,亦帶走八條人命。過去十年來,香港水域平均每年發生大概三百宗船隻意外,差不多每年都有人傷亡。今次意外,為何船隻沉得這麼快?死傷人數又這麼多?
記者:新聞透視全組

Sunday, September 30, 2012

2012-09-29 一宿難求


各大院校早在七年前,已籌備三改四學制,新學年將有兩批學生同時入大學,加上內地留學生越來越多,宿位難求。有院校加建新宿舍,卻未能如期入住;有的只增設單人房,均未能對症下藥。

香港交通發達,一小時可以走遍全港角落,大學生有必要寄宿嗎?這是一個父母最想知道的故事、老師最難解的煩惱,卻是大學生最難忘的青蔥歲月。「走堂」、「屈蛇」他們躍躍欲試,玩盡些從未披露的舍堂遊戲,然後遇上很多你一輩子,不會再碰見的人。

香港歷史悠久的大學舍堂,瀰漫著濃厚的英國殖民地色彩,然而有校友慨嘆年月令特色不再,曾經的集體生活,現在亦難以維繫;有年輕一代希望,感受宿舍的生活,學會待人接物,獨立自主,卻發現一宿難求
記者:陳穎忻

Sunday, September 23, 2012

2012-09-20 釣島爭端


國家主席胡錦濤,和日本首相野田佳彥,九月初出席亞太經合組織會議,走廊踫面交談後不久,日本政府便冒著中國的強烈反對,簽約買島,將釣魚台國有化。中方多番重申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,自古以來是中國的固有領土,在釣魚台問題上,絕不會退讓半步。

之後,中方實施多項反制措施,包括向聯合國提交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領海基線,劃定領海範圍力,又派出海監船巡航,加上近日各地爆發大規模反日示威,中日關係陷入建交四十年來最緊張的局面。有分析擔心,中國和日本均擺出強硬姿態,軍事活動頻繁,一旦擦槍走火,局勢便會一發不可收拾。
記者:李國忠/蔡千紅/陳穎忻

Saturday, September 15, 2012

2012-09-13 選舉之後


今屆立法會選舉,新增五個超級議席,選民遍及全港,資源豐裕的政黨是否佔盡優勢?小黨及獨立人土又如何應付大選區選戰?另外,新興勢力冒起,成立兩年的人民力量創盡鋒頭,聲勢甚至蓋過傳統政黨,在地區上缺乏樁腳情況下,人民力量利用甚麼方法突圍?

代表商界利益的自由黨,新舊兩位主席田北俊和劉健儀分頭出擊,參與新界東和港島直選,兩人勝負對工商界未來會否積極面對普選,富有意義。

另外,今年建制派民建聯工聯會,在多區分票出選,過去合作無間的局面,變成互相競爭的對手,結局是合作還是競爭,分票是否成功,從新界東幾個建制派候選各不相讓,可以看到端倪。
記者:李國忠/蔡千紅

Friday, September 7, 2012

2012-09-06 立會選舉之三:超級議席


新一屆立法會選舉九月九日舉行,新增的「超級區議會」功能界別,全港三百多萬選民均可多投一票,泛民、建制派均以重量級人馬應戰,成為最矚目的戰場。

新增的五個「超級區議會」議席,泛民力爭三席,民主黨主席何俊仁、涂謹申各組名單出選,民協馮檢基亦離開九龍西根據地,聲稱冒「滅黨之險」出戰超級議席。建制派方面,民建聯由劉江華、李慧琼領軍,工聯會就由「票后」陳婉嫻出戰,旗鼓相當,第五席到底花落誰家,將是選戰焦點。獨立人士白韻琹參選,又會否為選戰增添變數?
記者:李賢哲

Friday, August 24, 2012

2012-08-30 立會選舉之二:逐鹿九西


九龍西是全港唯一沒有新增議席的選區,然而上屆五名當選議員中,民主黨、民協、及民建聯的現屆議員,今屆轉戰「超級區議會」界別,各黨派能否順利接班,是選戰焦點。

兩位現任議員黃毓民、梁美芬爭取連任,氣勢如虹,民建聯副主席蔣麗芸披甲上陣,三人各有優勢,餘者將是泛民陣營之爭,公民黨毛孟靜、民主黨黃碧雲、民協譚國僑,各有千秋。民協為保九西陣地,副主席廖成利棄選新界西,全力投入力保譚國僑一席,令選情更緊湊。
記者:何嘉敏

2012-08-23 立法會選舉之一: 功能傳位


立法會功能組別選舉,選情一向較穩定。人選變化不大,議席誰屬,幾乎可以預測。不過今屆選舉,多個界別醞釀接班,選情出現變化。四屆立法會法律界議員吳靄儀不再連任,由公民黨郭榮鏗接班。面對香港律師會前會長王桂壎挑戰,橋頭堡未必能夠穩守。另一泛民界別教育界,接替張文光出選的馮偉華,臨時因病退選,改由葉建源出戰教評會主席何漢權。國民教育爭議不斷,為此界別選情增添變數。

體育、演藝、文化及出版界別也出現變化,多年來從未受到挑戰的霍震霆退位,港區人大代表、前藝術發展局主席馬逢國參選,年輕藝術家周俊輝與之「硬踫」,強調要「拒絕經濟傾斜的社會」,曾經出版小說的檢察官蕭思江,最後亦加入戰團。
記者:蔡千紅/ 李賢哲

Thursday, August 16, 2012

2012-08-16 橋頭經濟


東涌新市鎮發展十五年,至今人口不足十萬,曾被形容是另一個「天水圍城」。但近兩年,香港經濟好轉,東涌亦漸漸轉變,以往無人願意遷入的東涌公屋,現時已住滿九成九;機場、亞洲博覽館、迪士尼等大機構,經常缺乏人手,東涌居民在區內找工作也容易得多。

特區政府十年前大張旗鼓發展大嶼山,可惜只聞樓梯響,去年重新啟動,計劃未來將東涌人口增加一倍,以配合大嶼山的經濟發展。港珠澳大橋、機場第三條跑道、深圳前海快速鐵路,是香港未來十年的重要基建,而落腳點都落在東涌,行政長官梁振英表示,東涌應大規模發展「橋頭經濟」,利用新設施帶動東涌以至大嶼山的經濟活動,惠及民生。除了旅遊業、特賣場,東涌還有甚麼發展潛力呢?
記者:李國忠

Thursday, August 9, 2012

2012-08-09 退與不退


出生率低,人口老化未來幾年開始突顯,一個勞動人口將要撫養多於一人,社會負擔會如何?政府「人口政策報告書」被批評為無方向,無應變計劃。戰後嬰兒潮的人口,將進入退休高峰期,如何處理這批社會上的剩餘勞動力?延遲退休年齡又是否可行呢?
記者:李賢哲

Friday, July 27, 2012

2012-08-02 生與不生


生育率近年有回升趨勢,尤其在龍年效應下,今年新生嬰兒數目急升,但距離人口正常的更替水平,尚有一段距離。經濟、教養、居住環境、教育制度等等,都是現今夫婦考慮是否生育的因素,幾年前,曾經有經濟學家計算,撫養一個小朋友,要四百萬,社會嘩然,令不少人打消生育念頭。

政府發表的《人口政策報告書》預期港人壽命延長,加上生育持續偏低,本港人口老化不可避免。現今香港的社會環境是否不利兒童成長?養育下一代又是否需要四百萬呢?
記者:何嘉敏

2012-07-26 惜食


目前每日有9100公噸都市固體廢物運往堆填區棄置,三分之二來自家居廢物,三分之一來自廚餘。過去10年,本港廚餘數量上升二點七倍,達到每日3200公噸,工商業廚餘有上升的趨勢。社會對興建焚化爐、擴建堆填區,以及實施固體廢物徵費,存在很多爭議,究竟政府在推動源頭減廢的力度又是否足夠?

政府一旦落實都市固體廢物徵費,市民製造的垃圾通通都要收費,這無疑是減少垃圾量的誘因,但要治標又治本,市民應積極從源頭減廢做起。個人及商業層面上,可以怎樣減少廚餘呢?除了減少製造廚餘,我們又可以將廚餘轉化成甚麼有用的東西呢?
記者:陳穎忻/陳嘉汶/張嘉佩

Friday, July 20, 2012

2012-07-19 霸地


審計署揭發大棠荔枝山莊,霸佔郊野公園及官地十九年,最近政府人員前往執法,遇到對抗。其實事件由來已久,早於九五年政府已出動防暴警察協助,到被霸佔的郊野公園砍掉部分荔枝樹,何以十多年後,對抗事件歷史重演?十多年來,政府部門為何容忍郊野公園及官地被霸佔?官地被霸佔事件原來相當普遍,部分個案還拖上十年八載,政府作為最大地主,有沒有為港人守衛珍貴的土地資源?
記者:翁振輝

Friday, July 13, 2012

2012-07-12 異地高考


北京、上海、廣州等大城市,外來人口眾多,由中層管理人員到農民工都有,他們往往會帶同年幼的子女到城市居住。這些家庭都面對同一個問題:他們的孩子只能夠在城市讀中小學,卻不能在當地參加高考。

根據內地現行的戶籍制度,外來人口即使在城市有居住證,卻不等同戶籍,隨遷子女因此沒有大學學籍的資格。以北京為例,隨遷子女大致上可以讀小學、中學、高中,然而,卻不能在北京參加高考,所以亦無法以本地生資格考取北京的大學。因此,他們往往要回到家鄉唸高中,以便在當地高考。

教育部部長袁貴仁較早時透露,關於異地高考問題,十個月內會有新政策出台。北京、上海的外來人口家長,一直推動「異地高考」,在網上集結力量,希望教育部有限度容許外來人口的子女,與本地人一樣,享有在地高考的資格。每年的高考,各省考生數目由幾萬到幾十萬都有。這個決定了無數家庭未來的考試,到底怎樣改革,才能切合當前中國社會需要?
記者:許少芬

Tuesday, July 3, 2012

2012-07-05 梁朝新政


行政長官梁振英正式出任第四屆行政長官,新班子七一宣誓就職翌日,便集體落區,接觸市民。由當選後即時叫停雙非配額,到加建公屋,梁振英未上任便發聲,處處顯露其施政新作風。梁振英強調,政府未來要做策略性投資,發展新產業,一派大有為的景象,施政甚有新加坡政府的影子。究竟這一套管治模式,會為香港帶來甚麼景象?
記者:鄺國惠

Thursday, June 28, 2012

2012-06-28 希臘神話



2012-06-21 學歷何價


今年是「雙學制年」。新學制首屆畢業生和舊制中七畢業生共十一萬,大學資助學額不足三萬,部分學生自知未及水平,甚至不報考大學聯招,省卻報名費用,另覓出路。

面對自資學位、職業培訓、副學士、高級文憑等五花八門的課程,學生該如何選擇?副學士自董建華年代開始,實行至今逾十年,過往被指是「半桶水」,學歷未被認可。近年,課程發展更越趨巿場化,側重商科發展。本集將跟進不同學科副學士畢業生,透過他們的「搵工」經歷,如筆試、面試等實戰過程,揭示副學士畢業生出路問題。
記者:蔡千紅

2012-06-14 紅旗不倒


中國歷年出現過的名村屈指可數,如山西大寨村、天津大邱莊、河南南街村等,都在強人領導下聲名鵲起,不過現在只剩下,江蘇華西村屹立不倒,仍被譽為「天下第一村」,是全國媒體曝光率最高的農村。以「家家有別墅,戶戶有轎車」的奇蹟,號稱「首富村」;又以「零抗爭、零上訪」聞名全國,標榜為社會和諧的新社會主義農村。
      
十年前,華西村打出均富的旗號,兼併周邊村落,卻激起名不符實、分配不公、剝削權利的爭議。有農民發起維權組織,控訴模範已經名存實亡,而整個打造名村過程,人民付出沉重代價,換來連番輿論控制。本集揭示紅旗歷年不倒背後的啟示,紀錄一場農民維權、領導維穩的攻防戰,透視當中帶來的隱憂。
記者:陳穎忻

2012-06-07 半自由行


本港強積金自二零零零年成立至今,資產淨值已近三千八百億元。庫房水浸,政府去年建議注資六千元到每個市民的強積金戶口,輿論嘩然,顯示強積金在大眾心目中的認受性不高,當中基金回報差強人意、收費高昂,最為人詬病。

今年下半年,強積金實行「半自由行」,容許僱員可以自由選擇基金公司。面對基金收費高、回報低、低下層個人戶口金額不足等問題,其實有沒有更好的管理方法,令市民退休生活更受保障?本集將研究新加坡及智利的例子,看看兩者的公積金制度,對我們有甚麼啟發?新加坡推行中央公積金制度,由政府管理,以「一籃子」的方式,購買該國多家公用機構的股票。此舉可保障一個低額的回報,亦增加國民的歸屬感。全球第一個推行「個人戶口」制度的智利,零八年亦增加社會援助計劃(System of Solidarity Pensions),向國內六成最貧窮的老人,派發約三千七百元港幣的退休金,解決低下層「個人戶口」金額不足問題。

人口老化趨勢越來越明顯,放眼未來,本港現行的強積金制度,應該如何改革,才能令退休人士無後顧之憂呢?
記者:鄺國惠

Thursday, May 31, 2012

2012-05-31 申報僭建


新界村屋僭建爭議,持續一年,政府拋出方案,容許三層半的村屋登記,暫時不拆,其他的個案,不特赦,不容忍。村民拒絕登記,雙方僵持不下。

適用於新界的建築物條例,早於一九六一年訂立,有被控僭建的村民埋怨政府,半個世紀以來不執法,又說當年條例無諮詢鄉議局,其實,政府每年均有數百宗村屋僭建物檢控個案,村民或被罰款,有村屋今年更要開始拆屋。

村民去年要求政府「法、理、情兼容」處理新界僭建問題,甚至不惜與政府打官司,但到最近,新界鄉議局主席改變口徑,希望以「情、理、法」處理僭建問題。又計劃於五月下旬發起村民申訴大會,爭取城市人的同情。在新界村民拒絕合作下,政府最終如何執法?當局在市區檢控僭建的模式,在新界又是否可行?
記者:何嘉敏

Tuesday, May 22, 2012

2012-05-24 拉布.剪布


近日議會上演拉布戰,由「人民力量」兩名議員提出,過千項修訂,最終由立法會主席引用議事規則「剪布」,終止拉布。政黨利用議事規則進行抗爭,拖延政府法案通過,在民主國家並不罕見。這次拉布戰的發展,對香港未來議會發展有何啟示?
記者:李國忠/ 蔡千紅/ 李賢哲

Sunday, May 20, 2012

2012-05-17 交班


離新舊政府交接尚餘一個半月,候任行政長官梁振英表示,組班工作順利,並如期向立法會提交重整政府架構建議,以便落實未來五年的政綱,尤其是梁振英在競選時承諾的建屋計劃。不過,立法會正忙於處理大量現屆政府急需通過的法案,而且遇上「人民力量」兩名議員就替補方案,大打拉布戰,以致多項議程偏離時間表,建制派為免流會疲於奔命,政府出動司局長輪番到立法會給建制派打氣。政情變化難測,會否影響新舊政府的正常交接嗎?
記者:李國忠/蔡千紅

2012-05-10 居權代價


從一九八零年,本港取消抵疊政策開始,居留權問題一直困擾本港社會。由初期的水上新娘、小人蛇、無證媽媽,爭取家庭團聚;九七回歸後,特區政府尋求人大釋法,處理居留權問題;到了今天,內地孕婦大量來港產子,又引發新的爭議。

過去三十年,數以百萬計的內地人,從不同途徑取得香港居留權,社會環境變遷,港人對內地來港人士,在不同時期,有不同看法。香港政府在處理有關問題時,沒有從宏觀的人口政策方向,作長遠規劃,一直為人咎病。候任特首梁振英日前表明,內地父母在港出生的子女,不一定擁有居港權,到底從法律上,有甚麼可行的解決辦法?
記者:許少芬

Thursday, May 3, 2012

2012-05-03 疲勞醫生


一直以來,香港公立醫院醫生的工時十分長,有劇集就以ON CALL 36小時,形容醫生的繁忙工作。現時醫生工時已較早年改善很多,以往每星期要工作八十至一百小時,現時一般六十五小時;以往甚至出現連續兩天ON CALL 60小時,現時一般ON CALL 30小時。問題是,普通人連續三十小時不睡眠,生理上精神上肯定有影響。外國不少研究發現,醫生的疲勞引致失誤較多,甚至有較高的交通意外及工作中出現自我刺傷的機會。究竟醫生連續工作多久才算合適?病人應否有權拒絕疲勞醫生呢?
記者:翁振輝

2012-04-26 大和解/選舉部署


激烈的特首選舉過後,梁振英雖然當選行政長官,但有指梁營、唐營的支持者水火不容,令建制派內部呈現撕裂,中央領導人多番呼籲各界團結向前,梁振英亦希望本港社會盡棄前嫌,實現大和解。過去一個月,他以候任特首身份,邀約不同界別和政團人士會面,又就困擾港人的雙非問題,主動出擊,處處顯示其強勢領導作風。有分析認為,選舉造成的撕裂,其實代表社會不同階層的利益踫撞,不能指望一兩次會面,就能修補裂痕,在梁振英穩中求變的治港理念下,大和解容易實現嗎?
記者:李國忠

2012-04-19 都巿傳聞


每一個年代,都存在著不同傳言。近期拐子疑雲,在網上流傳,甚至有小學報警求助,家長人心惶惶,警方多次強調並無個案,但家長仍然人人自危。科技發達,資訊泛濫,如何面對這些不同的傳聞呢?本輯嘗試透過個案,追蹤傳聞來源。
記者:李賢哲

Tuesday, April 10, 2012

2012-04-12 本土電影


自二零零三年,內地與香港簽署CEPA協議後,開展了合拍片橫行的年代,打開港產片進軍內地市場的大門。合拍片成就無數電影工作者的一個夢:夢想能獲得內地投資者的巨款支持,夢想闖入內地市場。然而,夢想背後卻要面對重重困難,不但要遷就內地審查制度,亦要受盡「港味盡失」的批評,即使贏了票房,亦輸了口碑。
有人北望神州,成功進軍荷李活;有人堅持小本拍攝,保留香港原汁原味;有人多次嘗試參與合拍片,卻失敗而回,最後意興闌珊離場。本集透過多位電影工作者娓娓道來,訴說自己的一個夢,以及身在港產片夢工場的種種樂與怒。
記者:陳穎忻

2012-04-05 自駕遊


粵港兩地交通日益頻繁,特區政府推出「過境私家車一次性特別配額試驗計劃」,先允許香港車輛「北上」廣東省自駕,再研究容許內地車輛「南來」。惟計劃未實施,先引來反對浪潮,由交通安全、道路負荷,以至空氣污染問題,多個政黨及民間團體紛紛提出憂慮,要求當局擱置計劃。政府與反對團體各不相讓,但究竟自駕遊將為香港帶來多少額外車流?本港道路設施、泊車位、交通標誌等,是否準備就緒?兩地司機的駕駛文化大不相同,短時間能否適應?
本集透過「北上」及「南來」的兩地司機現身說法,探討兩地道路、駕駛習慣的差異,以及他們如何克服相關困難。
記者:何嘉敏

2012-03-29 二次創作


近年網上流行惡搞,很多人以改歌、改圖、改片來表達對時事、政治人物的不滿,惡搞的人視為二次創作,原版權人卻覺得權益受損,被惡搞的人更可能很有怨言。立法會正審議版權修訂條例,當中最引起爭議的是,過去分發侵權物品屬刑事罪行,「古惑天王」因此坐牢,現時新建議是將向公眾傳播也列為刑事罪行,換言之,上載及分享侵權作品亦可能要坐牢。網民及藝術工作者擔心,惡搞者或進行二次創作,會負上民事及刑事責任,窒礙創作。其實香港的惡搞作品,早於五六十年代的廣東話歌曲已經出現,電視節目不少亦有惡搞元素,究竟這類型的創作,法例應如何處理?
記者:翁振輝

2012-03-22 打擂台


特首選戰進入最後階段,三名候選人當中,梁振英在民調始終領先,唐英年在僭建事件之後,民望甚至落後於何俊仁。在整個競選過程,三人鮮有同台辯論,比拼政綱,最受注目的是三月十六日,由八大電子傳媒主辦的電視辯論,提名人最多,但民意支持度大幅落後的唐英年,憑政綱理念以及往績,能否打動選委呢?梁振英形勢大好,但在西九設計比賽身為評審涉嫌漏報利益,被立法會引用特權法調查,對其選情會產生甚麼影響?何俊仁明言參選不為贏,而是逼使兩位建制派候選人面向市民,就敏感議題表達立場,目標又是否達到呢?
記者:李國忠/鄺國惠/蔡千紅

Wednesday, March 21, 2012

2012-03-15 中港矛盾


回歸以來,香港與內地的關係日益緊密,零三年內地實施自由行政策後,來港旅遊人數激增,由此引發的社會矛盾逐步升溫。「雙非」孕婦來港分娩數字大增,衝擊本港醫療體系;年初,意大利時裝名店D&G,被指不准港人拍攝櫥窗;其後數名內地人,因在東鐵火車進食問題,與香港乘客罵戰,更將部分港人不滿情緒推至高點,及後演變成「蝗蟲與狗」罵戰。

《新聞透視》訪問了在東鐵進食事件中的主角,港人Ken,他說不想被叫做英雄,擔心事件激化兩地矛盾,希望港人不要將內地人的缺點無限放大。本輯會分析中港矛盾背後原因,港人不滿情緒,有多少是建基於事實,有多少是心理上的發洩。簡單一句「包容」,又或向內地人高呼幾聲「蝗蟲」,是否就能化解矛盾?
記者:許少芬

2012-03-08 曾大屋


特首曾蔭權捲入富豪款待風波,更被廉署立案調查,觸動香港人一直賴以為榮的廉潔奉公核心價值。香港的廉政始於七十年代,公職人員一直嚴守規則,贏得國際讚許。曾蔭權連串醜聞,涉嫌利益輸送,至今仍有很多未解的疑團,一句致歉,是否能夠挽回公眾及公務員團體的信任呢?對香港廉政有多大影響呢?
記者:翁振輝/李賢哲

Wednesday, February 29, 2012

2012-02-23 地從何來?


政府最新預測人口增長,到2039年,有890萬人,需要增加4500公頃土地,才可應付住屋和相關需求,從已規劃發展項目,約有3030公頃,即欠約1500公頃土地。目前,本港已開發土地約百分之二十三,郊野公園約佔四成,尚有約三成土地未開發。政府提出廿五個維港以外填海選址作公眾諮詢,受到不同團體議異,填海是香港過往開拓土地的其中一個主要方法,現在是否不能觸碰呢?除填海外,香港是否沒有其他土地呢?
記者:李賢哲

Sunday, February 19, 2012

2012-02-16 僭建風波


高官名人住宅僭建風波,本來已經平息,但這個星期又再重燃。燃著的是行政長官參選人唐英年,位於九龍塘約道七號的這座大宅,他被多份報章揭發,涉嫌在這裡僭建地庫。平日寧靜的九龍塘約道,成為新聞焦點,多家傳媒出動吊臂車,高空拍攝。

特首選舉一般預期,是三人角逐的局面,但星期二提名開始之後,只有代表泛民的何俊仁,取得足夠提名,正式成為候選人。唐英年現在要面對涉嫌僭建事件,而梁振英亦忙於處理,十年前擔任,西九填海區概念規劃比賽評審,被指涉及利益衝突事件,特首選舉風雲萬變。
記者:眾記者

Thursday, February 9, 2012

2012-02-09 拉票


泛民特首候選人何俊仁在初選勝出後,特首選戰進入三人鼎足的格局。梁振英、唐英年幾乎每天曝光,落區接觸市民、會見選委、月旦時事,撰寫政綱,樣樣做到足。特首候選人提名期二月中便開始,三人能否提出具體施政綱領,爭取到選委和市民的支持呢?各人的民意走向又如何?
記者:李國忠/鄺國惠

Thursday, February 2, 2012

2012-02-02 大吃小


「大蝦細」的定律是否永恆不變?近年小店不敵逆市大幅加租、財團收舖,老字號在城市發展中被淘汰,大街小巷換上集團經營的連鎖店。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再三強調,今年經濟動蕩,中小企面臨嚴峻挑戰。在新出台的財政預算案,政府又能否對症下藥?
記者:陳穎忻

Thursday, January 26, 2012

2012-01-26 西九大戲棚


西九文化區諮詢多時,大片黃金土地等待十年後,終於有像樣的文化活動。西九管理局,選擇以「西九大戲棚」打響頭炮,讓市民重拾新年看大戲的回憶。大戲棚位置正正是將來戲曲中心所在,亦是文化區入口,當局形容,粵劇將是西九文化區的靈魂。不過,與此同時,被視為粵劇標記的新光戲院,則於二月底約滿結業,戲曲中心最快二零一五年落成,在這段過渡期,粵劇界如何拓展觀眾,培訓新秀,為西九做好準備?要盡顯「靈魂」魅力,場館以外,還欠缺甚麼?香港人準備好沒有?
記者:何嘉敏 鄺國惠

Saturday, January 21, 2012

2012-01-19 走.不走


去年底花園街排檔大火,導致九人死亡,死者全部死在通道.其實香港過往的致命住宅火警,大部分死者都是死在通道上,而並非在單位內致命。傳統智慧認為,發生火警時要馬上「走火警」,不過九七年美孚新邨一場住宅火,導致九人死亡,當中八人死於通道,事件令消防處有新的認識,自此宣傳策略亦改為「走或不走」.所謂「走或不走」,是指要審度形勢,看看走火通道是否濃煙密佈及阻塞,若果通道的煙比單位內的煙還多,便應留在室內待救.專家說,香港的建築物耐火性強,消防員到達迅速,往往能及時拯救室內居民,而濃煙密佈的走火通道,才是殺人場所。
記者:翁振輝

Friday, January 13, 2012

2012-01-12 台灣總統選舉之二:雙英對決


台灣總統選舉,以往都是藍綠大戰,只講統獨,充滿激情與悲情。陳水扁時代過去,兩岸形勢有變,今次這場選戰風格,與傳統迥異,沒有激情,沒有悲情,重點亦由兩岸議題,轉為台灣內部社會及經濟發展。

國民黨、民進黨兩大領頭人馬英九及蔡英文,由個人形象到教育背景,都有幾分相似,民進黨告別陳水扁時代,蔡英文用了很短時間就扭轉劣勢,「五都選舉」初見成績,向國民黨寸寸進逼。馬英九的競選策略打法傳統,由青年軍到固定基本盤,都沒有甚麼驚喜,惟一破格的是,拋出兩岸和平協議,搶先提出公投議題,卻落得焦頭爛額,加上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宣布參選後,搶去部分藍營選票,形勢對蔡英文有利,馬英九能否連任更加難測。當統獨再不是議題,藍綠兩大陣營如何出奇制勝?
記者:許少芬/蔡千紅

2012-01-05 台灣總統選舉之一:馬英九的光環


三年多前,國民黨的馬英九從民進黨手中,重奪總統寶座。外表正氣、形象清廉的馬英九挾高民望上場,兩岸關係趨向緩和,民進黨因陳水扁事件跌至低谷,一切均有利於馬英九執政。

可惜,由處理屏東縣「八八水災」開始,他的施政風格和領導能力大受質疑,往後,由用人到管治,屢有錯失,被批評只有臉蛋,沒有魄力,支持度逐漸走低。任內兩岸關係緩和,又簽訂ECFA,加上內地開放自由行,但亦無助提昇馬英九的支持度。為何眾多有利條件集於一身,馬英九政府仍會一籌莫展呢?

本集將透過訪問屏東縣災民、台南老農,以及台北小商人,了解馬英九上台以來,台灣人的生活有沒有好起來?經濟和就業情況有沒有改善過?

另外,馬英九的不沾鍋作風,令很多藍營中人遠他而去,親民黨主席宋楚瑜、周刋主筆、民調專家接受訪問,評價馬英九的人際關係和領導能力,細說台灣民眾對馬英九的愛與恨。
記者:許少芬/ 蔡千紅

2011-12-22 無限上網


近年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普及,成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份,電訊商推出「無限上網」收費套餐,是促使智能手機普及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,手機的數據用量一年來以倍速增長,電訊商以濫用為理由,研究取消「無限上網」。其實現時所謂的無限,實際有很多限制,究竟取消「無限上網」,對一般用戶有多大影響呢?
記者:李賢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