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, December 17, 2012
2012-12-15 空間大改造
香港地少人多,要找一塊土地建屋都不容易,但又有不少土地閒置,長期「曬太陽」,大至啟德舊機場土地,到小至一幅在天橋底下的土地,都可能要等上數以年計,才能決定其命運。
大塊土地可以重新規劃發展,天橋底下的空地、荒廢的學校、政府宿舍、無人使用的停車場,除了重建之外,還可以做甚麼?為何這麽多空間和土地一等經年,都不可以作出規劃?
一群年輕人發起「空城計劃」,走進閒置公園、城市罅隙和廢置建築,在這些被遺忘的角落搞搞新意思。政府亦透過「起動九龍東」計劃,希望活用九龍東公共空間。
記者:錢芷蕾/李國忠
Sunday, December 9, 2012
2012-12-08 整形王國
Monday, December 3, 2012
2012-12-01 中國人‧香港人
Monday, November 26, 2012
2012-11-24 置業夢
Monday, November 19, 2012
2012-11-17 習李配
Wednesday, November 14, 2012
2012-11-10 鬧爆文化
2012-11-03 自由行效應
零三沙士襲港之後,中央與特區政府簽訂首份CEPA協議,重頭戲是開放個人遊,期望大量遊客訪港,為經濟注入強心針。俗稱「自由行」的港澳個人遊計劃,至今推行了九年。由最初的廣東省城市,擴展至全國近五十個城市,為香港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,但亦引伸不少問題,包括景點、交通工具人多擠逼,酒店租金越來越貴,舖租亦不斷加,購物區的地舖,只有名店才可以生存,以至水貨客擾民等等。
開放自由行後,內地來港旅客人數,已經達到七千八百萬,在最近結束的黃金周假期,有零售店舖反映,旅客的消費金額已有減退,購買的物品亦由名牌,轉至一般日用品。究竟自由行的效應,是否已經發展到了極限?香港的吸引力和接待能力又是否要檢討?
記者:蔡千紅
Monday, October 29, 2012
2012-10-27 公屋地難求
公屋輪候冊的累積申請達到破紀錄的十九萬宗,如何解決住屋需求,維持三年上樓承諾,是新政府面對的一大挑戰。行政長官梁振英競選時曾訂下,每年興建三萬五千個公營單位的目標,上任後亦推出多項短期措施,包括將柴灣工廈改建為公屋、放寬工廈改建為臨時住宅,以紓緩公屋需求壓力。
特首亦不諱言,要在各區覓地建屋,即使「蚊型地」都會考慮,但過往不少建屋計劃,都在區議會或地區遇上反對聲音。房委會計劃在葵涌警署旁的前已婚警察宿舍用地,興建公屋,遇到當區區議員反對,事實上,房委會早年在同區9H用地,興建單幢公屋,同樣遇上反對聲音,不少黨派議員在高呼「增建公屋」口號的同時,為何又會反對建屋計劃?要增加公營房屋供應,除了覓地建屋,在現有制度下,還有甚麼途徑?
記者:關銘麟
Sunday, October 21, 2012
2012-10-20 我是黨員
Sunday, October 14, 2012
2012-10-13 百日管治
Sunday, October 7, 2012
2012-10-06 南丫島海難
Sunday, September 30, 2012
2012-09-29 一宿難求
各大院校早在七年前,已籌備三改四學制,新學年將有兩批學生同時入大學,加上內地留學生越來越多,宿位難求。有院校加建新宿舍,卻未能如期入住;有的只增設單人房,均未能對症下藥。
香港交通發達,一小時可以走遍全港角落,大學生有必要寄宿嗎?這是一個父母最想知道的故事、老師最難解的煩惱,卻是大學生最難忘的青蔥歲月。「走堂」、「屈蛇」他們躍躍欲試,玩盡些從未披露的舍堂遊戲,然後遇上很多你一輩子,不會再碰見的人。
香港歷史悠久的大學舍堂,瀰漫著濃厚的英國殖民地色彩,然而有校友慨嘆年月令特色不再,曾經的集體生活,現在亦難以維繫;有年輕一代希望,感受宿舍的生活,學會待人接物,獨立自主,卻發現一宿難求
記者:陳穎忻
Sunday, September 23, 2012
2012-09-20 釣島爭端
Saturday, September 15, 2012
2012-09-13 選舉之後
Friday, September 7, 2012
2012-09-06 立會選舉之三:超級議席
Friday, August 24, 2012
2012-08-30 立會選舉之二:逐鹿九西
2012-08-23 立法會選舉之一: 功能傳位
Thursday, August 16, 2012
2012-08-16 橋頭經濟
東涌新市鎮發展十五年,至今人口不足十萬,曾被形容是另一個「天水圍城」。但近兩年,香港經濟好轉,東涌亦漸漸轉變,以往無人願意遷入的東涌公屋,現時已住滿九成九;機場、亞洲博覽館、迪士尼等大機構,經常缺乏人手,東涌居民在區內找工作也容易得多。
特區政府十年前大張旗鼓發展大嶼山,可惜只聞樓梯響,去年重新啟動,計劃未來將東涌人口增加一倍,以配合大嶼山的經濟發展。港珠澳大橋、機場第三條跑道、深圳前海快速鐵路,是香港未來十年的重要基建,而落腳點都落在東涌,行政長官梁振英表示,東涌應大規模發展「橋頭經濟」,利用新設施帶動東涌以至大嶼山的經濟活動,惠及民生。除了旅遊業、特賣場,東涌還有甚麼發展潛力呢?
記者:李國忠
Thursday, August 9, 2012
2012-08-09 退與不退
Friday, July 27, 2012
2012-08-02 生與不生
2012-07-26 惜食
Friday, July 20, 2012
2012-07-19 霸地
Friday, July 13, 2012
2012-07-12 異地高考
北京、上海、廣州等大城市,外來人口眾多,由中層管理人員到農民工都有,他們往往會帶同年幼的子女到城市居住。這些家庭都面對同一個問題:他們的孩子只能夠在城市讀中小學,卻不能在當地參加高考。
根據內地現行的戶籍制度,外來人口即使在城市有居住證,卻不等同戶籍,隨遷子女因此沒有大學學籍的資格。以北京為例,隨遷子女大致上可以讀小學、中學、高中,然而,卻不能在北京參加高考,所以亦無法以本地生資格考取北京的大學。因此,他們往往要回到家鄉唸高中,以便在當地高考。
教育部部長袁貴仁較早時透露,關於異地高考問題,十個月內會有新政策出台。北京、上海的外來人口家長,一直推動「異地高考」,在網上集結力量,希望教育部有限度容許外來人口的子女,與本地人一樣,享有在地高考的資格。每年的高考,各省考生數目由幾萬到幾十萬都有。這個決定了無數家庭未來的考試,到底怎樣改革,才能切合當前中國社會需要?
記者:許少芬
Tuesday, July 3, 2012
2012-07-05 梁朝新政
Thursday, June 28, 2012
2012-06-21 學歷何價
2012-06-14 紅旗不倒
2012-06-07 半自由行
本港強積金自二零零零年成立至今,資產淨值已近三千八百億元。庫房水浸,政府去年建議注資六千元到每個市民的強積金戶口,輿論嘩然,顯示強積金在大眾心目中的認受性不高,當中基金回報差強人意、收費高昂,最為人詬病。
今年下半年,強積金實行「半自由行」,容許僱員可以自由選擇基金公司。面對基金收費高、回報低、低下層個人戶口金額不足等問題,其實有沒有更好的管理方法,令市民退休生活更受保障?本集將研究新加坡及智利的例子,看看兩者的公積金制度,對我們有甚麼啟發?新加坡推行中央公積金制度,由政府管理,以「一籃子」的方式,購買該國多家公用機構的股票。此舉可保障一個低額的回報,亦增加國民的歸屬感。全球第一個推行「個人戶口」制度的智利,零八年亦增加社會援助計劃(System of Solidarity Pensions),向國內六成最貧窮的老人,派發約三千七百元港幣的退休金,解決低下層「個人戶口」金額不足問題。
人口老化趨勢越來越明顯,放眼未來,本港現行的強積金制度,應該如何改革,才能令退休人士無後顧之憂呢?
記者:鄺國惠
Thursday, May 31, 2012
2012-05-31 申報僭建
新界村屋僭建爭議,持續一年,政府拋出方案,容許三層半的村屋登記,暫時不拆,其他的個案,不特赦,不容忍。村民拒絕登記,雙方僵持不下。
適用於新界的建築物條例,早於一九六一年訂立,有被控僭建的村民埋怨政府,半個世紀以來不執法,又說當年條例無諮詢鄉議局,其實,政府每年均有數百宗村屋僭建物檢控個案,村民或被罰款,有村屋今年更要開始拆屋。
村民去年要求政府「法、理、情兼容」處理新界僭建問題,甚至不惜與政府打官司,但到最近,新界鄉議局主席改變口徑,希望以「情、理、法」處理僭建問題。又計劃於五月下旬發起村民申訴大會,爭取城市人的同情。在新界村民拒絕合作下,政府最終如何執法?當局在市區檢控僭建的模式,在新界又是否可行?
記者:何嘉敏
Tuesday, May 22, 2012
2012-05-24 拉布.剪布
Sunday, May 20, 2012
2012-05-17 交班
2012-05-10 居權代價
Thursday, May 3, 2012
2012-05-03 疲勞醫生
2012-04-26 大和解/選舉部署
2012-04-19 都巿傳聞
每一個年代,都存在著不同傳言。近期拐子疑雲,在網上流傳,甚至有小學報警求助,家長人心惶惶,警方多次強調並無個案,但家長仍然人人自危。科技發達,資訊泛濫,如何面對這些不同的傳聞呢?本輯嘗試透過個案,追蹤傳聞來源。
記者:李賢哲
Tuesday, April 10, 2012
2012-04-12 本土電影
2012-04-05 自駕遊
2012-03-29 二次創作
2012-03-22 打擂台
Wednesday, March 21, 2012
2012-03-15 中港矛盾
回歸以來,香港與內地的關係日益緊密,零三年內地實施自由行政策後,來港旅遊人數激增,由此引發的社會矛盾逐步升溫。「雙非」孕婦來港分娩數字大增,衝擊本港醫療體系;年初,意大利時裝名店D&G,被指不准港人拍攝櫥窗;其後數名內地人,因在東鐵火車進食問題,與香港乘客罵戰,更將部分港人不滿情緒推至高點,及後演變成「蝗蟲與狗」罵戰。
《新聞透視》訪問了在東鐵進食事件中的主角,港人Ken,他說不想被叫做英雄,擔心事件激化兩地矛盾,希望港人不要將內地人的缺點無限放大。本輯會分析中港矛盾背後原因,港人不滿情緒,有多少是建基於事實,有多少是心理上的發洩。簡單一句「包容」,又或向內地人高呼幾聲「蝗蟲」,是否就能化解矛盾?
記者:許少芬
2012-03-08 曾大屋
Wednesday, February 29, 2012
2012-02-23 地從何來?
Sunday, February 19, 2012
2012-02-16 僭建風波
Thursday, February 9, 2012
2012-02-09 拉票
Thursday, February 2, 2012
2012-02-02 大吃小
Thursday, January 26, 2012
2012-01-26 西九大戲棚
Saturday, January 21, 2012
2012-01-19 走.不走
Friday, January 13, 2012
2012-01-12 台灣總統選舉之二:雙英對決
台灣總統選舉,以往都是藍綠大戰,只講統獨,充滿激情與悲情。陳水扁時代過去,兩岸形勢有變,今次這場選戰風格,與傳統迥異,沒有激情,沒有悲情,重點亦由兩岸議題,轉為台灣內部社會及經濟發展。
國民黨、民進黨兩大領頭人馬英九及蔡英文,由個人形象到教育背景,都有幾分相似,民進黨告別陳水扁時代,蔡英文用了很短時間就扭轉劣勢,「五都選舉」初見成績,向國民黨寸寸進逼。馬英九的競選策略打法傳統,由青年軍到固定基本盤,都沒有甚麼驚喜,惟一破格的是,拋出兩岸和平協議,搶先提出公投議題,卻落得焦頭爛額,加上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宣布參選後,搶去部分藍營選票,形勢對蔡英文有利,馬英九能否連任更加難測。當統獨再不是議題,藍綠兩大陣營如何出奇制勝?
記者:許少芬/蔡千紅
2012-01-05 台灣總統選舉之一:馬英九的光環
三年多前,國民黨的馬英九從民進黨手中,重奪總統寶座。外表正氣、形象清廉的馬英九挾高民望上場,兩岸關係趨向緩和,民進黨因陳水扁事件跌至低谷,一切均有利於馬英九執政。
可惜,由處理屏東縣「八八水災」開始,他的施政風格和領導能力大受質疑,往後,由用人到管治,屢有錯失,被批評只有臉蛋,沒有魄力,支持度逐漸走低。任內兩岸關係緩和,又簽訂ECFA,加上內地開放自由行,但亦無助提昇馬英九的支持度。為何眾多有利條件集於一身,馬英九政府仍會一籌莫展呢?
本集將透過訪問屏東縣災民、台南老農,以及台北小商人,了解馬英九上台以來,台灣人的生活有沒有好起來?經濟和就業情況有沒有改善過?
另外,馬英九的不沾鍋作風,令很多藍營中人遠他而去,親民黨主席宋楚瑜、周刋主筆、民調專家接受訪問,評價馬英九的人際關係和領導能力,細說台灣民眾對馬英九的愛與恨。
記者:許少芬/ 蔡千紅
2011-12-22 無限上網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